1+1>2 我与机器人的故事
2018年10月,第二十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在佛山潭洲国际会展中心顺利举行,我校信息与科学学院学生张秉天与其团队在此次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大赛上,群雄逐鹿,张秉天和他的团队在极其激烈的角逐中勇夺桂冠,依靠的是他们的团结、努力和坚持。
张秉天,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016级学生,曾任2017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班级助理,现任2016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团支书、校创新创业科技活动中心主席。
入学三年,张秉天努力钻研、刻苦学习,不断地提升自我,踊跃参加省级、国家级各类比赛,并积极推进校企合作项目,曾获第十二届“毕昇杯”全国大学生电子创新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第二十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获得一等奖;2018年“挑战杯·创青春”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协助粤嵌公司组织首届“粤嵌杯”全国互联网+创新设计大赛校内选拔赛,帮助许多学子走上创新创业之路。
攻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张秉天,经过大学两年的刻苦学习,积累了一定的电子信息知识。他带着知识储备和对机器人研究的热爱,参加了这项机器人比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他希望通过这次比赛,从中得到更好的锻炼,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这次比赛内容虽与张秉天所学专业相关,但对他和他的团队而言,参与此次比赛还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团队的参赛作品涉及的知识点很多,为了弥补知识的匮乏,他必须去学习那些自己在课堂上未曾接触过的知识。每每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张秉天总会虚心向团队的指导老师和师兄请求帮助。在这期间,指导老师刘少江、万智萍和师兄许志明耐心的指导更坚定了张秉天迎难而上的信念。
张秉天认为,不服输和努力拼搏的身影是最美的风景。即使是从零开始,他们也毫不畏惧。
创新,是他们团队制胜的法宝。通过参加这次比赛,张秉天认识到了创新的重要性。正是因为他们将理论联合实际再加以创新,才能成功地拿下此次比赛的一等奖。他表示,当今在校大学生应该主动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勤于思考、勇于提问;此外,也应该主动营造活跃的创新氛围,在积极热烈的创新氛围下促使自己产生创新的意识和灵感。
所谓向阳花木易为春,成功的路上除了要充实自身的知识储备外,对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也是必不可少的。
学校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提供了专用的各类软硬件资源。张秉天在比赛期间,充分地利用了本专业的实验赛道调试自己的参赛作品。闲暇之余,张秉天也常常到学校的实验室、图书馆研究学习,充分利用了大学里的各种学习资源。同时,他通过把书本的知识整理为有用的知识体系,提高了自身对比赛作品研究的深度。
当然,一项比赛的完成仅仅依靠物质资源的整合是远远不足的,学校的学习设备给张秉天提供了物质基础,而老师、师兄的指导和团队成员的支持则为他提供了人力上的帮助。
在团队合作中,成员们各司其职,相互协作,把独立的模块搭建成为最终的作品,高速有效地完成了既定目标。“在合作的过程中,我们的想法也并非总是一致的。”张秉天谈到,在比赛的准备期间,每个人为了使作品更为优化,都会有自己的计划方案,每到意见出现分歧时,成员们都能经过综合分析,选择最优方案设计产品。
张秉天表示,只有依靠合作的力量,才能把个人的愿望和团队的目标结合起来,超越个体的局限,发挥协作的作用,孕育智慧的结晶。
在物质与人力资源的整合中,张秉天团队的合作产生了1+1>2的绝佳效果。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背景下,张秉天紧跟时代步伐,抓住了国内外人工智能研发应用的大趋势,多次参加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及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大赛等各项比赛,成绩斐然、硕果累累。
从跟着前辈参加比赛到自己组织开展比赛这个过程中,张秉天一路摸索学习,及时了解校内外各项赛事,推进校企合作项目,组织人员参赛,并做好赛事的后勤保障工作,将个人科研知识传播到了集体。
除此之外,现任2016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团支书的他,也不忘把创新创业精神同十九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内容结合起来,积极开展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团日活动,号召同学们踊跃投身“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之热潮。
“挖掘个人实践能力,为校争取更多荣誉;传承创新创业精神,做好接力棒的交接”,这是张秉天对于自身责任的认识。积极主动,勇敢承担,张秉天实现了从小我到大我的飞跃。
资源的整合支起机器的骨架,知识的交接汇成行动的能量,格物致知,开拓创新,张秉天与机器人的故事,未完待续。
作者:肖金成 杨艺 摄影:张秉天
审校:余少瀚 责编:刘英 编辑:黄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