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邓爷爷,在新华十二年
古话说,人到七十古来稀。听到这句话,映入我们脑海的是通常是养花逗鸟、散步遛弯的清闲生活。但是,他,虽已一头白发,却精神抖擞地忙碌在人体解剖实验室,每天不厌其烦地处理着人体标本,为培养人才发挥着余热。
他是邓玉后老师,现年72岁,是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的负责人。邓老师从2005年起到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工作至今,十二年来,每年按学校安排配合主讲老师完成各相关专业在实验室上实习课所需的标本、模型、挂图等的准备和回收工作,兼带专业实习课,深受学生好评。
原本在这样的年纪,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在家过清闲的生活,但邓老师却一直坚守在这特殊的岗位上。
来中大新华之前,邓老师在华西医大的人体解剖实验室干了几十年的标本制作工作。2005年,离开原岗位后,恰逢中大新华刚成立,需要这方面的人才,自己又闲不住,经同事介绍应聘到中大新华,继续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的工作。
当记者问及为什么几十年要坚持在这个在外人看来可能有点接受不了的工作,邓老师说:“既然承担了这项工作,就应该尽职尽责,从现有情况来看,全国从事标本技术工作的人渺渺无几,何不利用有生之年在身体状况能承受的情况下,为学校多做点贡献,为学生多创造些学习条件?人的一生不就是奋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吗?”
十二年前学校刚刚建立,实验室条件很差,基本上什么标本都没有,邓老师从零开始,就在这个简陋的实验室,只要有资源过来,就会开始忙碌起来制作标本,只为了给同学们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随着学校不断的发展,实验室也不断扩大,从一开始的一无所有,到现在大家看到的各种骨架、标本总计1000多件,这些都离不开邓老师多年来的付出。
从2005年至今,邓老师先后为实验室制作全身骨架标本4副,全身肌学、血管神经大尸体标本6具,各系统瓶装标本大小700多件,各类一般观察标本若干件,满足了教学的基本需求,为教学提供了保障,得到学校领导和大家的认可,先后两次被评为“十佳教育工作者”称号,在十周年校庆中获“服务奖”。
在采访结束的时候,邓老师很热情地邀请我们去参观他的新标本。这些标本中,有在游玩时发现的稀有植物标本,还有从老家带过来的山羊和家犬的头颅标本。甚至在家里发现的大蜘蛛和一窝小老鼠也都被邓老师做成了标本,十分美观,邓老师还给小老鼠标本取名为“兄弟姐妹一家亲”。这些足以看出邓老师对于标本制作的热爱,这不仅仅是他的工作,也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在学校只要提到解剖实验室,相信每个学生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邓老师了。大家都特别喜欢邓老师,私底下同学们喜欢叫他“邓爷爷”。多数受访同学都说到,“邓老师是一个特别和蔼可亲的人,在学习上,无论同学们遇到什么困难,邓老师都会尽力帮忙解决。”邓老师说他也很喜欢跟学生在一起,跟学生在一起就觉得自己很有青春活力。
被问及为何在72岁的高龄还能这么有活力,邓老师说:“平时我喜欢骑着单车到处逛逛,生命在于运动嘛,所以你看我今年都72岁了,身体还是十分硬朗。人就是活个心态,要看得开。”
是啊,人就是活个心态,但愿邓爷爷一直这样着保持乐观的心态,身体健康,快乐相伴。
邓老师在采访尾声时谈到了他对中大新华学子的期待:“希望我们的学生在校时一定要抓住机会,好好学习,不要把时间浪费了,不要在大学的时候留下遗憾,尽量多学一些东西来充实自己。多学一点比少学一点好,笑总比哭要好。孩子们,努力吧!”
文、图/杨纪珊 樊一淑
责编|杨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