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山区支教教师刘淑仪:一场支教之旅,谱写青春画卷
一个人的梦想,照亮了一段不平凡的路程。一群人的梦想,点亮了山区孩子们的希望。西部(山区)计划志愿者,就是这样的一群人用自己的青春,书写不一样的画卷;用自己的力量,拥抱祖国大好河山。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山区支教志愿者——刘淑仪的支教生活。
刘淑仪,广州新华学院2019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曾服务于梅州市平远县石正镇石正小学。
刘淑仪和学生合影
01初心与选择
“毕业以后去支教”这个想法是在大二的时候产生的。大二暑假参加了三下乡,实践地点正好是在家乡的一个小镇,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天,但那段时间的所见所闻,以及和乡村小学孩子们愉快的相处给我下了难忘的回忆,心中想要去山区支教的小火苗就此点燃。
自那以后,我就开始主动去了解与支教相关的信息,并在大四实习结束以后开始着手准备。其实,一开始我是想去的是西部计划,但是在和家人进行充分的沟通、考虑自身身体和家庭情况以后,我选择了山区计划,由此与希望乡村教师计划结缘。
一张“青春”的证书
02缘起与感动
一开始上课的时候,由于缺乏课堂经验,班级课堂纪律管理较差,学生们总是在课堂做自己的事情,不专心上课。我也曾因为班级纪律问题一度情绪崩溃,但是我一直相信一句老话:“办法总要比困难多”。在那之后,我便开始和学生们“斗智斗勇”,积极向办公室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再根据班级具体情况调整改进,让班级中的纪律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也让我明白了学会学习、观察和调整,对于班级管理来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
这一年的我收获满满,既有一笔一划规整的板书,也有一张张古灵精怪的笑脸、一餐餐齐心合力完成的晚饭,还有四季的物候与山景。因一份缘起,我收获了无数份感动。
遇见支教的小朋友们
美丽的乡村景色
03感悟与思考
希望乡村教师计划让我认清了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在支教以前,我所学到的教育教学知识都是扁平的文字,只是一篇篇枯燥的文章;在支教以后,这些理论知识都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了,组成了我与每一位活泼灵动的小朋友的学习生活。
《旧唐书·魏徵传》中提到的:“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认为,支教就像一面水镜,我由此也窥得“何为水中月”。教学工作比我想象的更为复杂,我更加明白自己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而言产生的影响之大。鲁迅先生曾说过:“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希望我能用青春年华,为乡村孩子们绘出最美的画卷。
校团委供稿
文图|刘淑仪
审校|刘佳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