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人学子

学人学子

[科技月·人物]闪耀在“发现杯”上的创新之星

时间:2017年03月30日 09:46    作者:    来源:     点击:[]

3月29日,2016年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大赛暨第四届发现杯全国大学生互联网软件设计大奖赛(以下简称“发现杯大赛”)区域赛获奖名单公布,我校信息科学学院潘志宏老师指导的15级软件工程专业曾思源同学作品“梦享青年”获得华南赛区(本科组网络营销技能)二等奖、15级软件工程专业王培彬同学作品“背思课程表”获得华南赛区(本科组APP开发与设计)三等奖。

我校代表队获本科组网络营销技能二等奖
我校代表队获本科组APP开发与设计三等奖

近日,新闻中心记者采访了信息科学学院潘志宏老师和“梦享青年”团队队长曾思源同学、“背思团队”队长王培彬同学。

■潘志宏:专业学习源于热爱,师生即学习共同体

记:您在大赛现场,看到自己亲自指导的团队获奖时的感触?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特别作为信息科学类专业,非常强调学生的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所以信息科学学院一直在推进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让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教师的科研项目、企业真实项目、国家级省级的学科竞赛(大部分学科竞赛是需要开发完整的软件或者系统)来获得项目开发与工作经验。参加这种项目类的竞赛和项目,一方面学生在学校就积累项目开发经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另一方面也能驱动学生自学能力。

记:您带着他们参赛,对于您自己的专业成长价值体现在哪里?

其实我觉得大学的教师也是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特别对于我们信息科学类的专业,主流的开发技术更新非常快,所以我觉得通过科技赛事与项目,可以跟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进步。我经常对学生说,大学老师更多的是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轨道,然后根据经验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而不是一步步教学生怎么做。作为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你毕业后到公司从事软件开发,大学学的技术有可能已经过时,但是大学所培养的问题解决能力与自学能力一定会非常有用。所以,我觉得教师与学生应该是“学习共同体”,教师与学生多沟通、交流探讨,同时进行必要指导,互相推动、共同进步。

记:在指导学生过程中,有哪些故事触动到您呢?

印象比较深的是有一次1名14级软件工程的学生告诉我想参加一个项目类科技竞赛,想让我作为他的指导老师,当时他刚准备进入大二,刚学了一些基础课程,软件开发课程都没上过,但他用了一个暑假自学了移动应用开发课程,并开发了一款APP,最终获得某项比赛的二等奖。

最让我感动的是他整个暑假都在学习移动开发并完成一款APP开发,因为刚开始我担心他不能坚持学完所有知识,更别说开发一款软件。暑假期间我们基本上进行了8-10次网上交流,每次都是讨论最近几天学了什么,遇到什么难题,项目进展到哪里,更可贵的是每次都是他主动找我汇报、交流、沟通。其实我觉得学习一定要有主动性和兴趣。我经常对我学生说,不要因为计算机信息类专业工资高你才来读这个专业,一定是因为热爱,不然你很难坚持下去。

■“梦享青年”团队队长曾思源:以赛促学,让行动点燃创业梦
“梦享青年”成员(成员:曾思源、陈绵填)

记:请介绍下参赛项目的选题、构思和特色?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网络人才与新媒体人才愈来愈被现代公司所青睐,东莞市宏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此为梦享青年的项目基础,从各个学校的非官方微信号入手,吸引所属高校的学生关注,通过匿名表白墙、查成绩、专属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各校区号的关注度及用户黏性,并且成为宏冉文化目前的主要盈利方式。同时又以每个学校为中心,以学生众筹为主要方式,建设与线上公众号相配合的创业水吧。把线下的人流量引流到线上的公众号,再通过线上推文的方式,吸引学生以及社会人士去到线下的创业水吧消费,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通过众筹的低成本方式迅速扩张,补足线上的单一短板,进而实现更大的盈利。

“梦享青年”获奖证书

记:此次参赛的最大优势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团队最大的优势是较同组别的队伍,已经率先成立公司推动项目的落地实施。在今后,需要更进一步从语言组织上完善和美化自己的商业计划书,从实际操作中验证梦享青年的商业逻辑,推进梦享青年项目大数据构想的实施。

■“背思团队”队长王培彬:心有梦想,坚持付出就有收获
“背思团队”成员(左起:陈少镇、杨森、王培彬、刘森砜)

记:请介绍下参赛项目的选题、构思和特色?

我们也考虑过其他的选题,比如:新闻客户端,但是我们最后决定使用“背思课程表”,因为作为在校学生,几乎天天都要接触到课程表,对于课程表的优点和不足非常熟悉。如果只是比技术的话,我们是没有胜算的,因为技术比我们好的团队大有人在。所以我们要比的是创新,学习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这是当下的趋势,只要跟上这发展步伐,我们才会有希望。所以我们结合创新思维和用户思维去设计这一软件。我们充分运用了我们之前在IT创新实践导论所学到的互联网思维,争取从创新和用户体验上赢得对手,我们设计了课程直接关联作业和笔记的功能,给用户在处理笔记和作业上有更好的体验,所以我们最大的特点是让用户更好地处理课堂的笔记和作业。

“背思团队”获奖证书

记:参赛的最大优势和不足是什么?今后的努力方向?

最大的优势是我们的团队足够努力和认真,在整个比赛中都是以很认真的态度去对待。在大赛中,有不少团队因为没能坚持下来而中途退赛。而我们因为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坚持到了最后!

最大的不足是经验不足,严重缺少团队项目开发经验和比赛经验。在构建这个项目时,花费不少力气去研究团队如何共同去开发同一个项目,指导老师潘志宏老师也给予很大的帮助,最后方能顺利完成这个项目。经过这次比赛,我们深知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更多的实践,掌握软件开发的思维方法,在之后要积极参加比赛,在比赛中不断成长。

记:为此赛事,你们付出了哪些努力?

我们觉得我们赢了的原因不是我们的技术有多强,而是我们能够坚持到最后。在决定方案前,团队经过了多次激烈的讨论,最终才决定使用“背思课程表”这个项目计划,里面的功能都是经过认真考虑的。在UI设计中,为了给用户最佳的体验,有时候就连一个按钮的摆放位置都考虑很久。在整个比赛过程中,成员们非常敬业和投入。寒假里周围的同学们都去旅游、实习时,我们还在做项目,经常奋斗到凌晨1点,而第二天又早早起来继续干,就连春晚也没机会完整地看完。为了完成项目,也牺牲了很多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在这里,也特别感谢他们一直以来的支持。

记:指导老师带着你们参赛,对于团队的成长价值体现在哪里?

在一个大森林里,如果是只靠自己去摸索,去找出路,这要花好长一段时间,一不小心很有可能会迷路。此时最需要的就是熟悉这一片森林的引路人,而潘志宏老师就是我们的这位引路人。当初因为担心技术不过关而不敢报名参赛,潘老师一直鼓励我们、开导我们,并且一路指引、支持我们,才获得了这个荣誉。所以,别感谢他,也特别庆幸能在中大新华遇到这样的好老师。

文字整理|新闻中心 李清波
审校|刘英
责编|李清波


Copyright © 2018 GuangZhouXinHua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广州新华学院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120174号
制作维护:信息与网络中心

本网站支持IPv6网络

学校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华美路19号(510520)
学校电话:86-020-87065915
招生电话:86-020-87065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