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仲本:初心不变壮志不已,春风化雨培育英才
——访首届教书育人模范陈仲本教授
他潜心育人,因材施教。
他亦师亦友,润物无声。
他是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院长陈仲本教授,数十年来,他坚守着春风化雨的情怀,诠释着关爱师生的精神,在中大新华的校园里谱写一曲曲育人的赞歌。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陈仲本回忆当初来中大新华任教的初心:一方面是源于对中山大学的感恩情结,另一方面是源于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热爱情结。
回顾中大新华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办学发展历程,从师资匮乏到实力雄厚的专、兼职师资队伍;从一无所有到仪器先进的教学实验室,陈仲本教授不断在实践中总结办学经验,探索学院改革发展之路。陈教授认为,学院目前正处于发展关键期,是发展的转折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一直传承着中大新华和母体学校中山大学的优良办学传统和理念,紧密结合社会的人才需求,培养“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在谈及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特色时,陈仲本教授表示,中大新华是广东省独立学院中唯一开设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校,也是广东省高校中目前唯一开设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院校。与此同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广东省高校中唯一培养医学影像技师和肿瘤放疗技师的专业。陈教授非常喜欢王安石的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他认为,独立学院要有这种气质,要有梅花傲雪的品格。
在中大新华育人的过程中,陈仲本教授经常思考一个问题:独立学院究竟独立在什么地方?他认为,一方面独立学院有独立的办学、运行机制,核心是开放、创新,要有效运用各种办学资源以及灵活的办学机制,体现出错位办学、多模式办学的独一无二性。公立学校、民办学院、独立学院三者各在其轨道运行,独立学院对促进中国教育事业的协同发展和内涵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办学育人方面要更加自信、自强、自立,我们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方向,这对于独立学院的发展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独立学院存在的意义更与其开设的专业密不可分,独立学院应该具有属于自己风格的独特性质。比如,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就充分利用了这种特殊性与唯一性,整合了良好的资源优势、创办了极具特色的专业。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近几年来利用各种资源优势等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果。
夏季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办公室。陈仲本教授的笑容温暖而亲切,言谈话语犹如清朗的风,拂过心头。陈仲本教授笃定地告诉记者:“教师这个岗位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能育人’,大学从一定意义来理解是一个师生共同体,教与学并不是对立的,他们是和谐、统一且相辅相成的。”
陈仲本教授把自己最宝贵的年华岁月献给了教学事业,把对学术的理解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中大新华学子。在学院大家庭里,中青年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培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不仅如此,他也尽力在教学与科研方面为青年教师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与平台,采用多种方式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让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就人才培养而言,陈仲本教授坚持 “优生优培,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在新华学院大胆首创了“分班教学、动态升降”制度,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也是学校创新教改方式。同时,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实现了“前期趋同,后期分流”的专业办学模式,即前期专业基础教学共享,后期专业培养分流,形成了“厚基础,强专业”人才培养风格,同时充分利用母体学校中山大学的资源优势实现学生的优质培养。
陈仲本教授提到,中山大学的附属医院众多,附属医院的很多教师都是全国知名的专家,后期分流时将学生交给他们,由他们进行专业的对口培养,落实“强专业”。此外,在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实行并推动课程负责人制,学生按层次分班、采取动态的升降级制度、因材施教,培养优秀的人才。同时,根据王庭槐校长提出“三早教育”的理念,结合学院专业特点,进一步细化出“小三早”即早期接触社会实践,早期接触临床实践,早期接触科学研究。陈教授认为,只有守住人才出口,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更好地服务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这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陈教授介绍,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一直以来秉承创新和发展的精神。比如:学院创建的小型院史馆里陈列着历届学子们的创新设计作品,供低年级学生参观和学习,通过展现专业知识应用的成果,树立先进典型,做好示范引领和历史传承。学院经过一系列有特色、有成效培养,学生就业表现十分出色,受到就业单位的认可,在中山大学的几家附属医院里都随时可见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毕业生的工作身影。
陈仲本教授动情说道:“中青年教师把青春献给了中大新华,我则把职业生涯的后期献给了中大新华。”从师生角度出发,他作为教师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体恤关爱,体现教书育人的理念,为学生提供后续发展的潜力;从社会需求和培养合格人才的角度出发,陈教授坚持“优生优培,因材施教”,培养学生树立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理念。
陈教授利用自身的资源为学生们搭建了许多实践平台,他认为学生的培养要树立爱国的信仰,也跟党团工作、学生辅导员的工作密不可分。“我们作为老师、作为领导,在完成学生工作、党团工作时不能只停留在形式、口头上,而一定要为学生培养、为专业发展而工作,一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在我国第35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陈仲本教授分享了他对教师职业的看法:“如今我校正处在高速发展的时期,如何给我们的老师增强信心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作为大学教师,要坚持自身的职业理念,不管在哪个岗位工作,都需要认定自身的职业追求、目标和方向。同时,教师要有骨气,要有儒士的风度、梅花的品格,不可有自负、自卑心理。”陈教授希望老师们好好锻炼自己的同时,更要有一颗足够强大的内心,“教师拥有自己奋斗的目标并努力付诸于行动,才能培养出好的学生,一个学校才能得以前进发展。”
贯彻落实“优生优培、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每一届毕业班都有一批学习成绩优异、就业质量高的毕业生,侧面反映出严把人才质量关的重要性,学生整体素质也越来越高。陈仲本说:“学生不光是要培养专业技能、要接触科研,更要为将来踏出校门后续发展打基础;如果学生无科研基础,将来学生从事本专业相关职业,就会受到限制,没有发展的后劲。”
李中生副校长在校级优秀毕业设计答辩会上表示,纵览我校众多学生毕业设计成果,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毕业生毕业设计作品是学校的标榜,教学督导也多次肯定学院的毕业工作。陈仲本教授表示,在毕业设计方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一直针对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临床实践“一条龙”去抓紧、做实。
2018年,陈仲本院长在开学第一周巡课期间,看到师生上课状态饱满、求知若渴,他不由地在课堂间隙走进教室,希望同学们在新学期树立新目标。他鼓励学生应以更高的要求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同时注重临床操作能力,提高实践能力,成为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兼备的新时代医学人才。
陈仲本教授在采访中朗读了一位在深圳市某医院工作的学生来信:“院长您曾经说过,能成为师生关系是一种缘分,能成为您的学生是我的幸运,我真的很高兴。”陈教授欣慰地谈道,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付出了不少的心血,每次收到同学们的来信会倍感开心,这是做老师得到的最大安慰。他认为,对学生严格要求、落红化泥、春风化雨、关爱学生,这是作为教师的职责。
陈仲本教授回忆了两件令自己印象深刻,也潜心反思的师生故事。第一件是一位学习成绩优异的已毕业学生发表论文,没有听取临床指导老师的意见擅自投稿发表,触及了学术道德规范,导致师生关系一度紧张。陈仲本院长当时及时介入,进行了多番的协调、沟通、教育,缓解了师生双方的关系,最后得到妥善解决,使这位学生深为感动;第二件事情是一位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Asperger syndrome,AS)的学生,学生在课堂上会经常不由自主地做出一些奇怪的举动,导致大部分同学都不愿意与他交流学习。然而,陈教授并没有放弃这位学生,在下课时经常与患病学生探讨他所提出的问题,不断鼓励他积极融入课堂。陈教授的教学思维依然活跃,跟年轻学子一起讨论问题时,他总能带给大家深深的感染和有益的启发。因此,他也得到了学生们的尊重,这位患病学生深情地赠予自己喜爱的光盘给陈教授作为授课纪念。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在课堂交流时间,陈仲本与同学们谈就业、谈做人。在他看来,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让他们熟悉课本,融入课堂,这才是因材施教的绝佳体现。“其实,做老师的这么多年,很多同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相长,年轻人的活跃和创新思路让我更接地气,让我的育人梦想更加闪亮。”
陈仲本教授一直重视教学中的答疑环节。每学年学院毕业答辩后,他都坚持对近百名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进行面批答疑,数十年如一日,坚持至今。同学们一致评价道,陈仲本老师在学术上传承中大优良教学传统严格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却像是一位慈父,和同学们保持紧密联系。
2014级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陈家俊同学说:“我最感兴趣的便是对人体微信号的获取和处理。在上陈教授的课时,他跟我们分享了一段他与浙江大学知名教授共同研究该领域的往事,听得我颇为起劲。人类的所有活动都是通过大脑发出的信号指令完成的,而有的病人瘫痪是因为大脑发出的信号在传输途中被截断了,无法到达相应的部位,这便引起了瘫痪。陈教授认为,可以把大脑发出的某一指令提取出来,通过计算机处理后发送到相应的部位。这边可以解决信号传输过程中被截断的问题,也就是说瘫痪的病人可以活动了,这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情。”
一位学生曾经在毕业论文设计中这样写到:“在课堂上的他,非常敬业,对于因材施教有着深刻的理解,在生活里又是同学们的好朋友,我们从他身上学到的不仅有专业知识,还有做人做事的积极正能量。”陈仲本作为一名底蕴深厚的老教师,真真实实地用行动感染着中大新华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每一位年轻教师、青年学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为中大新华拥有一批来自母体学校中山大学的像陈仲本教授这样无私奉献、春泥护花的老教师、老专家而感恩,向他们这一辈情怀深沉的老教师、老专家致敬,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教师节快乐!”
文字:黄要武 叶雨欣 曾惠琳 摄影:陈仲本 中大新华记者站
录音采访:朱晓灵 杨晓华 庞小敏 陈奕秀 卢舟 王汇琳
审校:陈仲本 责编:刘英 编辑:黄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