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媒体时代的冷思考:千万别拿自己当学生
时间:2015年04月28日 17:07 作者: 来源:
点击:[]
现今,校园媒体在网络平台上的创新越来越新颖,校媒的对外影响力也逐渐加大。当校园记者转换为一名社会职业记者,又将会迎来怎样的机遇与挑战呢?这也是当下校媒人需要进行深思的一个问题。
4月25日上午10点,由中国青年报、视野杂志主办,中国青年报(广东)读者俱乐部、中国(广东)高校传媒联盟、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生》联合承办的中青视野大讲堂在暨南大学石牌校区曾宪梓科学馆国际会议厅隆重开讲。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记者站一行15名记者应邀前往。本次活动特邀原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第三届执行主席、南都新闻奖学金获得者、现任《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部记者卢义杰担任主讲嘉宾,为现场来自广州、东莞等地的五十余家校媒代表作“后媒体时代的冷思考:千万别拿自己当学生”主题演讲。中国青年报社广东记者站站长林洁及深圳记者站站长武欣中等嘉宾出席了本次讲堂。
卢义杰记者发表精彩演讲
卢义杰记者通过亲和、幽默的语言方式给在场的校媒代表分享了自己从校媒记者走向社会职业记者期间发生的趣闻轶事,他认为不管今后从事哪种行业都需要利用并把握自己的形象优势。
“当学生挺好的,但丢人要趁早”、“好记者是‘半个流氓’”这些都是卢记者从事传媒行业多年来的经验总结。针对“半个流氓”这种说法,他表示:身为一名记者,我们应该通过多渠道形式获取有效的新闻信息,在新闻收集过程中要勇于与多方博弈,不失风度地从中获取新闻价值。在从校园学生记者到社会职业记者的身份转换中,卢记者更明确指出怎么做好一名记者和做一名怎样的记者,他希望在座校媒代表对此问题能有所思考。同时他建议校媒记者要敢于拓宽视野、突破自我,做最贴近学生的新闻报道,“人文关怀”也是一名记者必不可少的基本修养。
在提问环节中,有校媒代表提出“如何看待校媒发展受体制限制”,针对此问题,卢记者回答道:当校园媒体的发展受许多因素限制,既然不能改变这种普遍现象,那么就把有限的空间发挥到极致,学会“戴着脚铐跳舞”。面对“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迅猛发展的现状,卢记者也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认为新媒体平台是一种富有创新的传播形式,并针对新媒体的发展提出要做到专业、极致、人性、避免碎片化,多从动态角度出发,通过多种传播形式把深度展现给读者。
“当学生挺好的,但丢人要趁早”、“好记者是‘半个流氓’”这些都是卢记者从事传媒行业多年来的经验总结。针对“半个流氓”这种说法,他表示:身为一名记者,我们应该通过多渠道形式获取有效的新闻信息,在新闻收集过程中要勇于与多方博弈,不失风度地从中获取新闻价值。在从校园学生记者到社会职业记者的身份转换中,卢记者更明确指出怎么做好一名记者和做一名怎样的记者,他希望在座校媒代表对此问题能有所思考。同时他建议校媒记者要敢于拓宽视野、突破自我,做最贴近学生的新闻报道,“人文关怀”也是一名记者必不可少的基本修养。
在提问环节中,有校媒代表提出“如何看待校媒发展受体制限制”,针对此问题,卢记者回答道:当校园媒体的发展受许多因素限制,既然不能改变这种普遍现象,那么就把有限的空间发挥到极致,学会“戴着脚铐跳舞”。面对“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迅猛发展的现状,卢记者也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认为新媒体平台是一种富有创新的传播形式,并针对新媒体的发展提出要做到专业、极致、人性、避免碎片化,多从动态角度出发,通过多种传播形式把深度展现给读者。
现场校媒代表积极提问
卢记者最后总结,身为一名校园记者,应该要具备“独立、客观、公正、专业”等基本要素,当面对职业带来的压力和挑战时,要及时调整好心态,不断进行实践与创新,坚持对新闻的热衷以及对正义的追求,同时也要认识到有争议的新闻报道更有立足点。
出席嘉宾、校媒代表合影留念
我院出席记者站合影留念
(院记者站供稿 文/彭司 图/徐少伟、肖志远)
中青视野大讲堂简介:
中青视野大讲堂由中国青年报社和《视野》杂志社联合主办。2013年4月,应读者需求,中国青年报社进一步整合资源,联合《视野》杂志,依托中国青年报读者俱乐部,开办面向读者、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中青视野大讲堂”,邀请中国青年报社名编名记、金牌读者、学者专家等,走进高校、企业、党政机关等单位,免费为读者送去文化大餐。讲堂内容涵盖新闻、时事、评论、传媒、摄影、教育、旅游、情感、文化、心理、创业等众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