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人学子

学人学子

谢晶晶:校园里“晶”灿灿的记者梦

时间:2014年11月22日 18:57    作者:    来源:     点击:[]

    “我的大学没做过什么很牛的事情,最值得骄傲的就是做了三年校园学生记者。”手捧水晶奖杯站在领奖台上的时候,谢晶晶还是中国语言文学系大三学生,和其他新闻传媒专业的获奖者比起来,是个不折不扣的“门外汉”。
\
穿“黄马褂”在校园活动现场工作之余的谢晶晶(左)和小伙伴
     2014年10月,她加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记者站已经2年。这个涵盖采访、编辑、摄影、公关、宣传、秘书六类新闻媒体工作的队伍现有成员120余人,这个规模在广东各大高校内都是不多见的。他们来自各种非新闻传媒专业,每天穿着鲜艳的“黄马褂”穿梭在校园人群中,为传递咨询和播报新闻忙碌着。区别于社会记者的是,校园记者们的一切工作都是无偿、甘愿的。
我的跨年夜没有倒计时
    2013年元旦,当全国都沉浸在跨年倒计时的欢呼时,谢晶晶还伏案在空荡的宿舍里为宣传与新闻中心官网撰稿审稿。因为没有任何新闻媒体的专业知识,在兼顾着学业与“记者梦”的成长路上,和平时熬过深夜第二天大早爬起来上课比起来,跨年夜显得格外轻松。恰逢学校放假,前些天落下的采访稿和照片终于有时间处理了,元旦佳节里记者站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新华微播》视频新闻制作、《新华微电台》策划录制、《新华微眼》采访策划等五个“微”品牌的工作更应该着手筹划。元旦小假结束,身边的同学们告别温馨的家纷纷返校,互相分享跨年夜倒计时的兴奋与喜悦。没有人知道,那天夜里工作到凌晨3点的校园记者,可是她依旧为校园学生记者的身份而感到充实、快乐。
因为责任小女生长成“女汉子”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记者站从2012年3月29日创立至今,从一个30人专注纸媒的小团队发展成管理五个“微”品牌的广东省优秀校媒,担任新一届站长谢晶晶肩上的责任担子越来越重。
    大数据时代来临,新媒体的出现为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巨大冲击。2013年,在记者站创始者兼指导老师刘英的帮助下,谢晶晶开创了学院首个视频新闻栏目《新华微播》。没有专业的技术指导,她只能上网反复观看各大电视台的新闻录像;没有理论基础更没有实践经验,从栏目策划到内容选材再到最后的后期制作都要自己动手。现已成功制作十二期,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一杯淡茶,一抹传承,为了追梦,为了责任,小女生练成了女汉子,皮肤晒得黝黑。她坦言“我上一次穿裙子已记不清是什么时候了。”
    “有时候我也很想回家,可是我更愿意为了梦想而奋斗,我的家人也一定会理解我的。”开学至今已经3个月,谢晶晶却还没有回过家。现在的她只想好好地做自己喜爱的校园媒体工作,让“记者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远梦”,而是照进了每一天的现实生活的“近梦”。带领这个以服务为宗旨的校园媒体,继续为全校师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追梦路上,感谢有你们相伴
    2014年10月26日,为了做好中国(广东)十佳校媒评选中五分钟的演讲和三分钟的答辩,从演讲稿到ppt视频展示,谢晶晶和小伙伴们足足奋斗了三个深夜。她说:“因为太激动,根本睡不着。”最终,不满三岁的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记者站在广东省150多家资深高校媒体中脱颖而出,跻身前15强,并荣膺“最具活力奖”,也是唯一一家获奖的B类院校媒体,舞台上手捧奖杯的她终于流下了幸福的泪水。年轻的记者站能获此殊荣,是因为这里面凝聚了像谢晶晶一样怀揣“记者梦”的整个记者团队的心血与付出,更承载着一个个共同的“记者梦”。
\
记者站代表谢晶晶、徐少伟展示我院记者站品牌成果

\
我院记者站获得“最具活力奖”
    2014年记者节前夕,手捧着“黄马褂“站服的谢晶晶同学在微博中写下:感谢一直支持和关心我们的学院领导,还有陪着我们不分昼夜、只争朝夕的指导老师,感谢一直陪伴我的记者站小伙伴们,这里有我们的记者梦!这一天,也是属于我们的节日——祝福每一名校园学生记者:“记者节快乐”!
\
谢晶晶(中)和小伙伴们在一起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供稿 文/徐少伟、刘英)
 



Copyright © 2018 GuangZhouXinHua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广州新华学院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120174号
制作维护:信息与网络中心

本网站支持IPv6网络

学校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华美路19号(510520)
学校电话:86-020-87065915
招生电话:86-020-87065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