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院系部动态
  • 您的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正文

我校积极推进微专业建设 探索跨专业人才培养新路径

时间:2025年09月22日 18:17    作者:    来源:     点击:[]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推动跨学科、跨专业人才培养,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广州新华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积极推进微专业建设工作。

9月18日,我校在东莞校区召开2025年微专业设置评审会。申报“微专业”负责人、主要团队成员及教务秘书参会。会议由校长助理兼教务处处长蔡映辉主持。本次评审会,特邀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高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我校供应链专业学科带头人陈志祥教授,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我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科带头人俞鹤伟教授及我校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系学科带头人王一举教授担任评审专家,共同为微专业建设出谋献策。

评审会上,申报微专业的负责人分别从微专业的社会需求及就业前景分析、课程体系设置、建设条件保障等方面对申报的微专业进行了汇报。评审专家依据需求分析与定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与保障、预期成效与风险控制等评价维度及具体观测点,从社会需求适配性、人才培养定位精准度、课程设置合理性、师资结构优化度、教学条件完备性、预期成效及风险应对措施等方面提具体指导意见,并强调微专业应突出“微小、急需、跨领域”特点,切实服务于学生跨专业能力拓展。

2025年微专业设置评审会现场

未命名2

微专业负责人现场汇报

未命名3

评审专家为微专业建设出谋划策

为进一步凝聚共识、明确方向,学校于9月22日在广州校区召开微专业工作推进会。校长王庭槐、校长助理兼教务处处长蔡映辉、各微专业负责人、医药类院系领导及教务处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会议。

王庭槐在讲话中表示,各单位要深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微专业建设对人才培养、提高就业能力的重要意义。他强调,做好微专业建设工作,要高度重视四个方面工作:一要加强微专业建设制度布局。从教务处和学院两个层面有序有计划推进各项工作,教务处继续完善微专业建设相关制度文件,学院要仔细研读教育部、省、学校微专业相关制度,确保微专业建设工作落实落地,做实做细做强。二要把握好微专业建设的作用。通过开设微专业帮助学生实现就业能力快速提升,并推动学科专业优化调整、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要正确认识微专业建设的短期与长线工作。既要做好首批微专业建设实施工作,还要将微专业融入2026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四要加强对微专业的教学管理,确保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

微信图片_20250928082049_30_180

学校召开微专业工作推进会

蔡映辉就我校微专业建设具体工作进行了交流。她指出,设置微专业需瞄准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中急需的领域,精准了解市场急需人才的岗位及其对人才类型、能力的要求;微专业不是原专业的深入拓展或新增专业方向,而是面向其他专业学生,培养学生的跨专业应用能力;提醒要将微专业有限的学分应用于设置最核心的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就业能力。

会上,各微专业负责人等就微专业设置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

学校围绕微专业建设的两次重要会议的顺利召开,进一步凝聚了微专业建设的共识,明确了微专业建设方向。未来,学校将以微专业建设为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选择,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输送更多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学校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教务处供稿

文/唐美莲、付雅萍

图/柯雪莲

审校|蔡映辉

编辑|何宛桢

责编|李波

审核|陶强

Copyright © 2018 GuangZhouXinHua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广州新华学院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120174号
制作维护:信息与网络中心

本网站支持IPv6网络

学校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华美路19号(510520)
学校电话:86-020-87065915
招生电话:86-020-87065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