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致用,前景广阔!来看广州新华毕业生答卷!
每逢开学季,“能否学以致用”“未来就业前景如何”成为新生与家长最关切的现实问题。在广州新华学院,这些关切正通过一套扎实的就业育人体系得到有力回应——学校连续三年毕业生最终就业率超90%、专业对口率攀升至94.35%、用人单位满意度高达97.83%,这份成绩单背后,是学校深耕人才培养与就业服务的系统性成果。
我校2022—2024年毕业生就业率处于同等民办本科院校前列
一、专业育才:突出学科优势,夯实就业基础
护理学院作为学校的标杆院系,以100%的就业率连续15年领跑全校,99.6%毕业生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96%进入广东省三级甲等医院。2025年4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惠亚医院专程来校招聘,34名护理学子通过现场考核直通名院,其临床实践能力获顶尖医疗机构认可。
会计学院历年就业率达90%以上。学生在大学生会计与商业管理案例大赛、“福思特杯”全国比赛等各类重要赛事中荣获佳绩,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广受社会各界好评。
国际学院为实现高质量就业,打造“五强”就业育人模式,通过领导包干、访企拓岗、导师帮扶、校企合作、动态监测机制,实现“一人一档”精准就业追踪,为学生高质量就业提供全面保障。
毕业生专业对口率同样呈现显著上升趋势,从2022届的85.00%提升至2024届的94.35%,反映出学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人才需求的契合度不断提高。
二、区域赋能:依托大湾区,拓宽就业空间
学校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92.16%的毕业生扎根广东发展,其中广州、深圳、东莞成为三大就业高地,充分体现了学校立足地方、服务区域发展的办学定位。
学校多措并举助就业,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政企协同拓岗:校领导带队密集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2024年走访合作企业290家,重点聚焦走访大湾区的优质企业,近三年累计走访企业达555家;
二是专场招聘直通:2025年举办大型校招吸引330家优质名企参与,惠亚医院等单位还定向举办护理专场招聘。2025年大型校园招聘会获广东省教育厅专栏、广州电视台、广州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三是推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在考研方面,我校2025届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蔡锦科同学被哈尔滨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录取,攻读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2025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甘妙同学被中国传媒大学录取,攻读现当代文学专业。在考公考编方面,根据广州市2025年公务员录取人数统计,我校的录取人数位列民办院校前列,超过部分公办院校的录取人数。在广东省体育局2024年直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录取名单中,51.16%人员为研究生学历,44.19%人员来自中山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十余所双一流高校。我校护理学院2019届毕业生许钰玲脱颖而出,成为本次录取的43人中唯一来自民办高校的本科生,也是唯一一名有护理学专业背景的入选者。
三、全程护航:构建“入学—入职”全周期支持体系
学校构建了贯穿学生大学生涯的就业支持体系:
(一)生涯教育前置化
大一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引导学生“早立志、早规划”;大三强化《求职技能》实训,覆盖简历制作、模拟面试等实战环节;辅以职业规划大赛、生涯体验周、学子讲坛、企业讲座等多元化活动,联动61名专业导师提供个性化咨询,助力学生尽早明确发展目标。
大学生生涯体验周活动
(二)帮扶机制精准化
实施“一生一策一导师”计划,对困难群体毕业生实现全覆盖帮扶,2024届为1180名符合条件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3000元/人);开设“宏志助航”精准帮扶训练营,提供AI生涯面试仓、AI简历诊断工作坊等专项能力提升项目,确保有就业意愿的困难毕业生100%落实岗位。
(三)创业升学双通道
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高水平赛事,近三年累计获得省级奖项1银4铜。在职业规划类赛事中也取得突破,如在省级赛事中获得2银1铜。
近三年,学校近600名毕业生成功进入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及海外知名学府继续深造。
考研室
四、质量认可:满意度验证培养成效
毕业生就业质量受到用人单位高度评价。第三方调研(麦可思)调研显示,用人单位对广州新华学院毕业生的满意度持续攀升,从2022届的96.00%上升至2024届的97.83%,充分印证了毕业生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获得社会广泛认可。
同时,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满意度也连续三年保持在91%以上(2024届为91.63%),形成了“高认可-高反馈”的良性循环。护理学院、音乐系等14个院系就业工作成效显著,获评“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其成功经验正在全校推广。
扎根湾区,面向未来。广州新华学院将持续以区域产业需求为导向,锚定人才培养坐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完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强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协同,着力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巩固和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
新闻中心 学生处供稿
文/李波 黎安琪
审校|刘景毅
编辑|何宛桢
责编|李波
审核|陶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