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讲坛

第二百六十九讲: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高定国教授讲学新华:欺骗的心理后果及神经基础

时间:2019年04月13日 15:05    作者:    来源:     点击:[]

4月12日下午,由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主办,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管理学院、学科与科技管理处、教师发展中心承办的主题为“欺骗的心理后果及神经基础”的学者讲坛在我校东莞校区格物楼②A208举行。本次讲座特邀教育部心理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理事、中山大学心理学系高定国教授担任主讲嘉宾。我校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彭建平主持讲坛,管理学院副院长武亮、管理学院师生代表参加讲坛。

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彭建平教授讲话

讲座伊始,高定国教授简单介绍了他近期正在进行的三项关于“欺骗”的研究。第一项是在选拔环境中进行较好伪装的现象,研究如何在人士选拔中减少伪装行为;第二项是自我欺骗,第三项是欺骗行为的经济学。随后,高教授通过一些动物行为以及人类伪装的案例讲述了“不诚实”、“欺骗”、“男女间的撒谎”、“作弊”等几种不同的欺骗行为。

在讲座的过程中,高教授多次强调“印象管理”一词。印象管理,有时又称印象整饰,是指人们试图管理和控制他人对自己所形成的印象的过程。对此,他表示有三点值得关注:自我控制,情绪稳定性以及心理健康。高教授根据实验发现了印象管理高的人更有耐心完成工作,这同时也是能够预测抑郁和调节抑郁的一种好的品质,印象管理作为中介,更是起到了调节的作用。

中山大学心理学系高定国教授讲话

紧接着,高教授展示了自身对“欺骗行为是否能够预测以及自我欺骗将产生的心理后果”的研究成果。自我欺骗可以产生一种良性的后果,人们在这种情绪下会感到舒服、自信,也不会轻易感到疲劳。由此,他总结出自我欺骗的三方面原因,即可以掩盖人的欺骗行为、能够减轻欺骗时的心理负担及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高教授举例以往的项目调查,例如以100名中山大学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分组调查他们在共享经济背景下的道德行为。借此调查,他向我们讲述到在共享经济环境下,欺骗的比例会降低,日常生活环境对人的道德行为具有潜在影响,社会赞许可以调整人的积极型人格特征,能缓冲社会压力下的抑郁情绪,预测人的能力。

在互动交流环节,当学生提出“如何了解他人的想法”时,高教授表明,人的大脑是人思考的载体,谈了解有些不切实际,但可以通过现代的先进设备研究人脑在思考时的变化,结合人自身的眼神、肢体语言、脑电波变化来推测人的某些想法。对于学生提出的“如何使用自我欺骗进行压力管理”、“如何维护人际关系”、“如何进行实验和实际的结合”等问题,高教授耐心地解疑答惑,讲座现场洋溢着轻松愉悦的氛围。

学者讲坛现场

讲座尾声,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彭建平教授与高教授一同探讨交流了关于我校切入管理学和心理学研究及成果的举措。高教授认为心理学、管理学以及经济学主要有两个任务:一是鉴定心理学现象,发现新的心理经济及管理现象;二是运用相关的理论去解释并指导实践。除此之外,高教授还强调心理学必须要有数据和实验的证实,要求指导老师和学生做行为实验并重视实验数据的分析。

最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彭建平向高定国教授表示感谢并发出邀请,希望他再来我校讲授幸福心理学的有关课程。

师生合影

主讲人简介:

高定国,中山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1987-1997年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学习,先后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3年获香港大学心理学系哲学博士学位,入选2010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2018年度珠江学者特聘教授计划;兼任教育部心理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理事、广东省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应用心理学》和《中山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交往、认知过程及认知障碍,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1项以及教育部和广东省项目各1项,发表论文50余篇。其作为主要作者在Psychological Science发表的怀旧有利于抵御孤独情绪的研究曾被《科学美国人》、《新闻周刊》和《洛杉矶时报》等特别报导。

稿件来源:管理学院
文字:唐祖莹  摄影:邱兴波、黄淑媚
录音整理:何泳霖、姚佳锐、张广燕、欧阳如华
审核:廖诗颖  责编:刘英  编辑:黄要武

Copyright © 2018 GuangZhouXinHua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广州新华学院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120174号
制作维护:信息与网络中心

本网站支持IPv6网络

学校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华美路19号(510520)
学校电话:86-020-87065915
招生电话:86-020-87065995